浏览次数:233 作者: 凤阳县政协 发布时间:2025-07-16 |
港澳台侨界 刘华芝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我县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重视不够,保障不力。各乡镇虽然成立了未保工作站,有了工作机构,但乡镇儿童工作人员绝大多数也是兼职,实质性工作开展不多。未保工作经费没有保障。
二是协调联动能力不足。部分成员单位各管一块,未能形成合力;乡镇、村工作能力不足。单位之间数据互通不及时,信息共享不到位,留守儿童等重点未成年人群体动态摸排机制不健全。
三是多方面存在短板:1.部分家庭教育有缺陷或缺失,部分家长未尽到监护责任,农村隔代监护已成常态,未成年人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温暖;有的家长安全意识淡薄,致使未成年人安全风险增大。2.学校保护存在短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性教育开展不充分、不完整、不深入,甚至不少学校有场所无教师,有课程安排无授课内容。学校心理咨询师资力量不足,常态化开展心理培训、进行心理疏导干预的能力明显不足,教职工和学生因心理疾病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3.儿童友好环境和公益性文体活动场所建设不足。未成年人公益性文体活动场所欠缺,在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方面标准不高。4.网络沉迷现象严重。部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导致“问题少年”的比例升高。农村留守儿童因监护力量薄弱,网络沉迷更为严重。5.司法保护深度不够。近几年来涉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呈总体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特别是低龄、单亲、留守儿童遭受性侵犯罪问题、宾旅馆和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问题仍一定程度存在,校园欺凌现象仍有发生。这些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几点建议: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教育好、培养好未成年人,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
一是要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协调配合,优化资源配置,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上来,要健全共同参与、加强联动。建议高位推动未保工作,在县级层面建立未成年人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联席会议,研究、分析、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落实好强制报告制度,切实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做细做实,使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每一件事和案件都得到妥善处置。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把未保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平安建设考核重要内容落到实处,并酌情考虑提高考核权重。
二是要在加大保障上下功夫。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要充实未保工作力量,尤其要加强基层未保工作力量。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做到未保工作有机构负责、有专人办事、有经费保障。
三是要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健全全县未保工作协调机制,充实未保工作力量,建设使用好乡镇未保工作站,配齐配强基层未保工作力量;要强化父母监护,重点强化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的监护责任,教育广大家长或委托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自护能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开展好防欺凌防性侵教育活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四是要在动员社会力量上下功夫。未保工作是全社会瞩目的工作,要引导社会力量高度关注广泛参与未保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爱心人士、志愿者和各类慈善组织的重要作用,面向未成年人广泛开展公益项目、专项慈善捐助、法律援助、个案互助等服务活动。
五是在强化几个保护上下功夫。强化家庭保护: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长应履行监护职责,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保障其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素质,避免因家庭教育缺失或不足对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影响;加强学校保护:学校应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机制,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服务,预防和干预校园和网络欺凌,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联动,形成合力,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加强社会保护: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强娱乐场所的治理整顿,减少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加强司法保护:法院等司法机关应加强对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和保护,建立首审责任制,确保同一未成年人的案件始终由同一法官负责,减少诉讼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确保未成年人在司法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