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凤阳县政协网站!
网站首页 / 提案工作
关于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
浏览次数:255  作者: 凤阳县政协    发布时间:2025-07-16

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实践路径,直接关乎农村居民的根本福祉与身体健康。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实现这一目标,梯次推动村庄环境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需要继续稳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成果,提升整治效果的可持续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农村“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认真落实,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呈现由点及面、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但通过调研了解,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重视解决。

案据:

一是群众参与度不高。长期以来,我县部分村庄受传统卫生习惯和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对人居环境整治的认识存在偏差,措施不力,在整治效果上与先进村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县部分乡镇缺少稳定的公共卫生保洁队伍,缺少完善的管理和约束机制,环境整治主要依靠乡镇政府推动,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农户自觉参与意愿及能力不足。由于农村留守老人较多,青壮年劳动力较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群众主体作用难以发挥。

二是人居环境整治易反弹。由于我县行政村和自然村点多面广、体量较大,加之广大村民门前乱堆杂物等不良生活习惯影响,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极易反弹,人居环境全域整治难度较大。乡镇财力紧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高,农民自筹难度更大,加之部分群众认为人居环境整治是政府行为,人居环境全域整治难度较大。

三是自然村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从我县农村实际来看,大部分村庄进村主干道都已铺设了水泥路面,但村庄内部道路大部分未硬化,河沟渠塘还普遍没有整治到位,村庄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整治难度较大。

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精品示范村创建。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推进机制,以省级精品示范村创建为引领,示范带动全县和美乡村建设。

二是持续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坚持以整村推进为原则,结合和美乡村建设、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创建和主要交通干线沿线村庄整治,大力推动农村改厕工作。

是持续推进和美乡村中心村建设每年选择10个左右中心村,围绕“生活垃圾治理、改厕治污、道路畅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共环境整治提升”等重点建设任务,开展和美乡村建设。

是持续推进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创建在做好“五清一改”的基础上,开展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创建工作。重点做好村庄道路、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和改厕污水收集处理、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和“五小园”创建。选择性开展室外小型活动广场、亮化、公厕、村标、文化提升等建设。

是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继续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营,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提升市场化农村垃圾收运服务水平与质量。

是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按照“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的方针,以整村推进和“清、拆、整、改”为抓手,扎实开展好村庄清洁行动。规范畜禽养殖、柴草堆放、农机具停放等,清理村内塘沟水面漂浮物、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废旧广告招牌等;拆除村内无功能房、违章搭建、残垣断壁、废弃畜禽圈舍、废弃厕所等;整治村内空闲地块,并及时组织动员村民做好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竹园等五小园创建;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