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凤阳县政协网站!
网站首页 / 提案工作
关于加强明中都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浏览次数:232  作者: 凤阳县政协    发布时间:2025-07-16

近年来,凤阳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韩俊书记调研要求,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以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为主线,进一步发掘明中都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价值,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正在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样板和文化旅游精品。

一、明中都城遗址保护利用的基本情况

明中都作为明代第一座都城,由明太祖朱元璋选址兴建,为“明初三都之首”,是南京明故宫和北京故宫的蓝本。目前现有以明中都皇故城国家遗址公园为核心,附属建筑有鼓楼、钟楼、洪武门、大明门、帝王庙、功臣庙、城隍庙等景点。1982年以来,明中都城先后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长江文明溯源之旅”旅游线路等。2023年11月,明中都城已列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

2013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围绕明中都城考古研究工作制订了《明中都遗址考古工作计划》。2016年起,县委、县政府投入拆迁、安置补偿经费13.8亿元,征迁中都城禁垣内居民和企业1308户,搬迁4个工厂和10个养殖场,征收房屋面积14万平方米。2018年,凤阳县与安徽省考古所、故宫博物院联合成立“凤阳明中都考古工作站”,先后对承天门、外金水桥、护城河、三大殿等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基本明晰了明中都宫城内建筑的布局情况和部分单体建筑遗存的形制和结构,为未来保护展示提供了依据。自2013年以来,争取国家文物局批复实施项目19个,目前已完成项目15个,正在实施项目4个,累计利用国家文物局专项资金1.68亿元,完成了西城墙抢救性修缮、东华门和西华门展示、西北角楼及城墙展示、西南角楼加固等工程。目前,正在实施午门遗址修缮加固工程。

二、明中都城遗址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资金供给不足。前期项目考古发掘、文物规划设计,中期文物保护工程建设,后期日常维护、文物修缮,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导致遗址保护工作举步维艰。保护技术不足。明中都城遗址的保护缺乏高水平的保护技术和专业知识人员,导致考古成果碎片化和科研成果转化利用难。文化价值表现不足。文物遗迹和本体保护工程项目整体展示不多,展陈设计单一,导致明中都城遗址的文化价值表现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策略和渠道,导致在吸引游客和参与度方面存在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明中都城遗址保护利用的建议

(一)拓宽筹资渠道,加大经费投入

通过政府投入、政府专项债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明中都城遗址的建设项目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主动申请政府专项资金。积极主动向上申请国家文物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和国家发改委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系列项目建设。积极开展融资工作。积极利用财政融资平台,申请发行明中都项目专项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明中都遗址的建设。积极争取科研经费。要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开展相关科研项目,争取科研经费支持。

(二)创新成果运用,注重人才培养

加强成果转化利用。加快推进明中都城遗址成果转化,引进高水平技术人员,提高成果转化率,及时发布考古阶段成果,推动遗址保护项目立项申报、方案编制。加强人才培养。利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省文管所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开展“传帮带”活动,加快文物领军人才培养,积极培养保护利用方面的高水平专业人员,提高遗址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三)挖掘文化内涵,拓展多种展示手段

创新文物保护设计理念。运用科技手段,利用数字化展陈、VR、AR等虚拟场景还原方式,加快推进外金水桥、承天门等保护展示工程,带给游客沉浸式的参观体验,提高游客对遗址公园文化价值的认知。挖掘文化价值内涵。定期组织专业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化学者等多学科团队,对明中都城遗址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加强学术研究与交流,做好历史文化研究和阐释,讲好明中都故事。加强价值推广阐释。通过讲解、展示展览、文化活动等形式,真正让明中都城厚重的历史文化活起来,保护好遗址遗迹的同时,将优秀历史文化和悠久城市记忆传播开来、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明中都城遗址的重要性。

(四)强化传播策划,创新营销方式

强宣传、促推介。着力构建新媒体网络宣传矩阵,全方位借用文物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和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相关信息和活动。制作宣传册等系列宣传推广资料。强化与其他旅游景点等合作推广,邀请自驾游等团体开展踩线活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推活动、促消费。举办与明中都城遗址相关的文化活动、节庆活动和摄影大赛等,大力发展中都夜市经济,打造“中都城”最美市集,聚拢人气,提高明中都城遗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办研学、促传承。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研学教育,深度开发明中都特色研学精品课程、劳动实践教育课程,丰富明中都城遗址的旅游研学文化产品,推进明文化考古研学活动。提品质、创品牌。要深入挖掘大明文化,提升产品文化含量,推出代表明中都遗址公园特色的文创旅游商品。整合资源、重点推进,全面推进文创内容、产品业态、模式体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