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凤阳县政协网站!
网站首页 / 提案工作
关于高质量推动凤阳县和美乡村建设的建议
浏览次数:446  作者: 凤阳县政协    发布时间:2025-07-16

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安徽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是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基础工程”。当前,如何高质量推动凤阳县和美乡村建设,成为摆在面前的重点问题。

一、凤阳县和美乡村建设现状

(一)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凤阳县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坚持党建引领、项目带动,先后实施了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村企联建”、“提量增收”等行动,努力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推动10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面“清零”,形成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村全覆盖、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达50%,百万强村达20%的发展局面,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二)基础建设明显提升。凤阳县围绕县域发展,谋划实施了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农村水源保障和供水、电网改造等项目,支持农村公路、特色小镇、农村公益事业、农村电商网络建设以及农村危房改造等,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三)乡村人才队伍明显壮大。近年来,凤阳县坚持重心下移、大抓基层导向,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选拔有知识、有情怀、敢担当的年轻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0岁以下,引进各类人才,培训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高素质农民,选派科技特派员、农业专技人才到乡村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二、凤阳县和美乡村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运营理念虚空和运营主体低能导致花钱多、赚钱少。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运营理念虚空是一个问题,缺乏长期的运营思路和系统规划,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规划,重建设、轻运营”的思想,导致一些项目盲目上马,投入巨大,但效果不佳,导致项目难以持续运营,赚钱困难。此外,运营主体低能也是一个问题,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和管理能力,不少镇、村干部存在“等、靠、要”依赖的思想,强调客观困难多,大胆创新的少,主动性不强,难以实现项目的长期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二)硬件建设主体和软件建设主体分离导致的硬件实、软件虚。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硬件建设(道路、房屋等公共设施)和软件建设(治理组织、治理制度和乡风文明建设等)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硬件建设往往受到更多的重视,而软件建设则被忽视,导致硬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软件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同时,由于硬件建设主体和软件建设主体分离,导致两者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难以实现协同效应。

(三)行政化政绩理念主导和党建引领“集体+市场”协同理念虚置导致的面子好、里子差,短期强、长期差。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过于强调行政化政绩理念,过于追求短期效果,忽视了乡村建设的长期性,导致一些项目注重表面效果,忽视了内在质量和长期发展。同时,当前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过于注重市场的作用,忽视集体的作用,形成党建引领“集体+市场”协同理念虚置,导致项目缺乏市场导向和可持续性,难以实现长期发展。

三、对加快凤阳县和美乡村建设的建议

(一)双运营规划前置。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规划先行,尤其是党建引领新型集体产业运营规划与乡村治理运营规划要前置,只有通过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有效的规划,才能确保和美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加强党建引领新型集体产业发展,构建1+1+N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体系和制度济体系,注重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零散资源要素的有机整合,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另一方面,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制度化、组织化、网格化、积分化、数字化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技术体系,创新多种形式,采取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村民理事会等治理方式和载体,引导农民全程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二)软件和硬件建设一体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既要加强硬件建设,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又要抓软件建设,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同时,软建建设和硬件建设都需要有主体,建设主体需要协同。在软件建设上,构建双运营主体,村内要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村庄自有的运营主体,同时还需要有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主体赋能的专业社会企业的村庄外的专业运营主体,采取产业运营与治理运营的双业务运营的模式。在硬件建设上,构建由国有企业、新型集体组织和民营企业形成的硬件建设主体,推进道路、公共建筑设施、产业配套建筑设施、生态环境配套建筑设施等硬件建设的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

(三)建设、投资和双运营一体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建设主体需要参与到产业运营和治理运营专业团队的智力投资。和美乡村建设需要有效的产业经营和管理机制,通过与专业团队合作,共同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乡村经济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建设主体还需要进行产业发展资金投资,和美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农业技术、发展乡村产业等。作为建设主体,可以投入资金来满足乡村发展的资金需求,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同时可以帮助建设主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备注:1+1+N是指:第一个1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第二个1是党组织领办的村级供销社或者公司,N是指村级供销社与N个市场主体合作或者村级供销社开展N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