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21468 作者: 凤阳县政协 发布时间:2021-07-07 |
科学技术界 陈凯
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得以长久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可以从技术、营销、文化、管理等多个方面实现创新,从而实现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化组合,实现中小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采取多方举措支持各类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生产性文化产业企业以及电商平台的奖励扶持政策,并取得可喜的成效。探索建立“一区七园”产业发展载体,创新“基金+基地”招商模式。“十三五”期间累计兑现本级创新资金1500万元左右,切实以政策落地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规上企业研发费用由2016年的9788.3万元逐年攀升至2019年的3.13亿,首次突破3亿,较“十二五”末增长70%。2018年度,全县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高达7.9亿元;2019年度,为4.76亿元。全县共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家,院士工作站1家,成功申报安徽小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型队伍不断壮大,全县有效高企数由“十二五”末的8家增加至24家,纳入高企培育企业50余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由“十二五”末的14家增加至26家。2016-2019年度,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50余项,支持经费达460万元。争取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9项,获得资金支持880万元。56家企业分别与与中科院、上海交大等20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在规模上,在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上远没有大型企业有优势,但是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显然中小企业更具有灵活性。所以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唯有不断地创新,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高附加值才能提升企业竞争力。但是中小企业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并不顺利,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县各类企业的创新能力,需要继续坚持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各类创新载体建设,推进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提升承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一是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中小企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孤军奋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有些中小企业担心合作之后自身的信息被泄露,对其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消除以上顾虑,可以通过政府、金融、科研机构等主动合作,创建信息共享机构,主要是提供一些科技开发,技术共享等信息,将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结合,三方共同建立创新机构。政府制定科技企业创新培育规划,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引领支撑作用,鼓励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积极参与。根据我县产业现状,以硅基新材料、新能源、健康食品为重点分行业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和新业态拓展,推动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项目选题机制,增强企业在创新项目选题中的技术路线选择权。积极对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争取向我县企业开放共享科技资源,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积极落实我县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政策。
二是培育竞争力强的“小巨人”企业。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针对人才的缺乏,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养计划,加大对优秀民营企业带头人、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骨干的培养力度。通过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升级、实施创新企业培育“小升高”计划,支持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申规等多种方式,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小巨人”企业。
三是帮助中小企业建立融资网络。融资渠道匮乏,融资金额小一直是限制中小企业发展创新的因素,所以要想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就要为中小企业建立融资网络,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金额,在确保其有一定经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情况下,增加融资服务。可以通过针对中小企业设立发展基金,主要是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供支持;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针对有专门技术却没有足够资金的创业者提供支持,并帮助其承担创业时期的风险。
四是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积极融入长三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体系,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我县转化。加强与长三角大院大所和高校深度对接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在凤转化。主动对接和参与长三角区域技术市场联盟、长三角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并积极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和纳税优惠政策。推动与长三角科技型园区建立伙伴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吸引更多科研成果转移,联合培养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发展“飞地经济”,探索跨地区利益分享机制。
中小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就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的诸多限制,在发展创新上存在诸多问题,所以需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创新抱以强有力地支持态度,通过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培育竞争力强的“小巨人”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建立融资网络,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等方法来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创新,从而为我县在更高的起点上改革创新,积蓄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