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9460 作者: 县政协办 发布时间:2017-12-26 |
根据县政协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7月13日,由杜传来副主席带队,县政协港澳台侨文史委组织委员、专家视察了全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情况,先后走访察看了府城镇的崔妃巷、火巷子等处的古民居,门台子美英烟草公司旧址以及临淮关东大街,听取了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文管所和临淮关镇的汇报,并就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进行了座谈。
视察组认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是我县稀缺的不可再生文化遗产。凤阳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其中有临淮关、考城两个千年古镇和临淮关东大街、考城老街两条千年老街,这是延续凤阳文化的根脉,必须倍加珍惜和爱护。
针对目前我县老街区存量稀少,古民居荒破严重且分散,缺乏统一规划,保护方法不当,基础设施滞后等现状,视察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事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其保护范围内应当有两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国家文化传承发展和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站位出发,增强做好我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抓好各项措施落实,留住这些仅存不多的文化遗产。
二是抓紧做好全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普查登记和建档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到位。建议由文物主管部门牵头,规划建设、城市执法等部门参加,全面开展对我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普查、登记、建档、公布、挂牌等工作。对符合文保单位条件的及时申报,对部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升级申报,在登记建档的基础上,实现申报一批、挂牌一批、修复一批的目标,严防不报或漏报,切实把全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纳入到保护范围。
三是发挥规划引导作用。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针对不同街区和建筑,因地制宜编制保护发展规划,配套编制建设性详细规划和《老建筑保护利用技术标准》等,为深化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的保护整治、开发利用提供指南和依据。对总体风貌较好、集中成片的门台美英烟草公司旧址和临淮关东大街实施整体保护,综合利用。对府城镇古民居和考城祠堂等零星分散建筑采取单体修缮保护,挂牌标识,有效利用。要在符合保护规划要求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好历史街区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努力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居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着眼传承和利用。建议在美英烟草公司旧址兴建中国烟草博物馆,在临淮关东大街复建广运桥,建造镇淮塔,重现濠梁驿,并对其中的古碑、古树、古井挂牌标志。做好民风习俗、掌故传说的整理介绍,引导参观,力争把居住、文化、商贸和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融合促进古街区建筑保护和旅游发展。
五是明确责任,加强领导。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多元参与,以规划建设部门、文物主管部门为主,环保、财政、旅游、消防、民宗等部门参与,建立全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联系协调机制,以便统筹解决好保护、规划、维修、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要组建专家委员会,完善评估体系,开展好基础研究、技术指导和文化咨询等工作。
六是加大财政投入,落实保护资金。要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资金(含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列入财政预算。同时,从城区国有经营土地出让收益和城市建设配套费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保护资金。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七是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规范文物管理部门机构设置、管理层级和人员编制,特别是在编制上给予倾斜。加大从社会和大专院校招录文物保护方面人才的工作力度,解决事有人做、法有人执、错有人纠的问题,以适应我县文物保护工作日益繁重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