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7479 作者: 县政协办 发布时间:2017-07-28 |
凤阳县政协
(2017年6月)
根据《市政协“推进滁州创新发展”资政会实施方案》要求,我们针对我县企业创新情况开展了调研活动,深入了解我县企业创新现状,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快企业创新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企业创新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整合各类扶持政策,强化各类平台建设,引进各类高端人才,深入开展协同创新,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一)整合扶持政策,优化审批流程,大力支持企业创新。
为完善支持企业创新政策体系,我县先后出台《凤阳县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凤阳县鼓励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等,将各类扶持企业创新资金进行整合,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扶持标准,不断加大对企业创新的奖励力度。一是对纳税二十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省备案的孵化器及在孵企业、引进国家级研发机构企业、新型研发机构,购置用于研发的关键仪器设备(原值十万元以上),按其年度实际支出额的15%予以补助;对企业租用安徽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仪器、设备,按年度租用费的20%给予补助。二是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质检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分别一次性奖励200万元、80万元。三是对当年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企业、省科技厅、省人社厅批准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次性奖励30万元。四是对当年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品牌示范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二)加快平台建设,拓展众创空间,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平台建设是企业自主创新、培养人才、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凤阳县以打造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目标,将经济开发区、凤阳—宁国现代产业园、硅工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整合组建成 “淮滨新区”,作为凤阳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按照“一区四园、统分结合、分园建设”管理体制,实行“依法审批、权责一致、落实权限”,涉及园区建设和管理的职能授权园区管委会统一管理,真正做到“充分授权、封闭运行、精干高效”。同时组建“淮滨新区”投融资平台,为新区建设提供财力保障。根据各园产业发展方向,鼓励引导新区企业增强自身创新能力,积极建设中都国际高等研究院、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等研发平台,重点推进众创空间建设。2016年我县台玻安徽玻璃有限公司、凤阳县前力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分别申报并被认定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市级创新型企业;洪武报废汽车拆解利用有限公司、鑫民玻璃分别被评为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全县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6家,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5家。2017年,力争上报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创新型企业2家、众创空间2家。
(三)财政资金引导,撬动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为激发企业承担创新主体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县积极运用税收优惠、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企业主动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广泛参与,初步形成了以直接拨款、税收支出和政策性金融支持等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1+6+2”政策和市县的各项奖励政策,兑现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2016年共为18家企业办理研发经费加计扣除2200多万元。二是以科技项目带动,激发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爱尔思和健民蓝莓两家企业,获批省科技重大专项,得到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400万元支持,撬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4000多万元,充分发挥县本级科技计划项目辐射,带动企业每年增加研发投入1000万元以上。三是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得以提升。安徽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立足企业研发平台,对葡萄酒玻璃分酒器的研发项目已竣工,高品质高脚杯、高温玻璃奶瓶项目已投产;安徽杜氏高科玻璃有限公司与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合作,进行自动封口机和玻璃杯底加厚工艺研发,工艺调整后使封口工位实现自动操作,效率提高300%,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凤阳金星实业有限公司与安徽科技学院合作的三个项目均已投产,该企业通过对抗热冲击玻璃及其制备方法的研究,成功研制了异型瓶胆;另外还通过自主研发对常规玻璃瓶胆自动元口机的工艺进行改进,使得瓶胆在机上自动走行和旋转、自动封口、封口后自动退火,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四)创新引智模式,外引内培人才,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二、我县企业创新存在问题
(一)企业创新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够。一是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大多数企业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满足于维持现状,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进行自主创新、实现技术储备的能力和危机感不够强,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够。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目前,我县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总体数量较少、层次不够高、行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企业内部建有专门研发机构,能够承担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业不多。
(二)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较为缺乏,人才集聚尚待进一步完善。一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较为缺乏。受多方面条件限制,我县大多数企业难以引进科研人员,高层次的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尤其匮乏,直接影响了我县企业创新的进程。二是人才集聚尚待进一步完善。虽然我县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各类科技人才,但部分企业的微观人才环境不理想,没有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企业整体规模小、科技含量少、科技人员待遇低、缺乏吸引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三)创新投入总体水平不高,财政支持力度还需加强。创新投入应该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银行贷款为支撑的投入体系,虽然我县财政资金对企业创新投入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受财力限制,财政投入的总体规模仍然偏小,总量不足。大多数企业研发经费自筹能力还不强,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企业创新和成果转化领域还存在一些制度障碍,金融机构对企业创新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还不够完善。
三、加快企业创新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二)建立健全企业创新支持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技术服务机构,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开放服务的方式,在企业比较集中和具有产业集聚优势的“淮滨新区”,重点支持建立一批公共技术服务机构,为企业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试验、检测、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场地、仪器设备、技术人才等技术支持。鼓励企业技术服务机构建立技术服务“专家库”,组织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离退休技术人员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技术诊断服务。
(三)加快建立企业保护知识产权支援体系。通过财政购买中介服务、中介支援企业的做法,鼓励和发展一批支援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律师事务所,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企业为重点,加强宣传和培训,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试点,开展面向企业的专利辅导、专利代理等服务;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创新积极性。
(四)加大对企业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建立健全企业创新投资机制,促进风险投资机构发展;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促进技术与资本的有机结合;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对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开展知识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试点,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积极推进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开展针对企业创新的多层次信用担保。完善资本市场,积极促进科技型企业上市发展。
(五)努力实施人才战略。企业创新,人才为本。拥有了具备创造力的核心人才,企业才有开展自主创新的可能性。一方面搞好企业各岗位人员的培训,依托各类研究院和专家团队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吸纳人才,加大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所的联系,多方引进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充实发展企业创新工作队伍。政府也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取科技人员入股与企业联营合办企业、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技术创新的科技人员等措施,留住技术人才。对来凤办科技企业或到企业就业的科技人员,在工资、保险、住房、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照顾外,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要发放政府津贴,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除给予政治上的荣誉外,还要在经济上给予重奖等激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