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凤阳县政协网站!
网站首页 / 建言献策
多方关怀 齐心合力 破解未成年人犯罪难题(委员发言)
浏览次数:9274      发布时间:2014-03-14

多方关怀 齐心合力 破解未成年人犯罪难题

教育界别委员—县司法局局长 陈涛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承载着太多的美景与厚望。未成人犯罪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可能是社会的悲剧。如何让我们的未来远离犯罪,让他们有着更加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政法系统工作人员在办案中思索的,也是全社会应当共同关注的。

一、我县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

据我县检察机关提供的数据,2012年检察机关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起公诉案件362件466人,未成年人案件占总数的5%,共计22件25人。其中寻衅滋事罪6件8人占未成年案件总数的32%,盗窃6件7人占28%,故意伤害5件5人占20%,交通肇事1件1人、抢劫1件1人、聚众斗殴1件1人、妨害信用卡管理1件1人、过失致人死亡1件1人。从性别上看,其中女性1人,男性24人。文化程度中,小学文化1人,初中文化20人,高中文化2人,中专文化2人。

截至2013年12月2日,我县检察机关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起公诉案件315件417人,未成年人案件占总数的5%,共计14件25人。其中寻衅滋事罪3件3人,占未成年案件总数的12%,强奸2件2人占8%,故意伤害4件8人占32%,抢劫3件4人占16%,聚众斗殴2件8人占32%。犯罪嫌疑人均为男性。文化程度中,小学文化4人,初中文化13人,高中文化8人。

分析两年来的数据可以看出,一是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县一直呈高发态势,高居5%的比例;二是暴力型犯罪占主流;三是初中文化程度居多,多为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的未成年人;四是多为男性。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观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除去未成年人自身的生长期特点与不善于学习等主观原因外,客观原因也十分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办案中发现犯罪的未成年人家庭环境多不容乐观,多为离异家庭或留守家庭;还有的家庭,父母沉迷于自己玩乐,或者有的父母只忙于挣钱。这些家庭长期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尽到家庭教育的义务,甚至有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教育人,不但没有正面作用,反而可能由于长期不与孩子接触而导致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产生抵触。

(二)学校教育的薄弱。应试教育的模式压得学校只能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难以有效引导。同时由于教育资源所限,小班教学难以实现,70、80人以上的班级随处可见,老师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关注到所有孩子的成长。高中教育资源短缺,许多初中毕业的孩子因为成绩原因和高中学校短缺不能继续上学,早早混迹于社会。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的比重较少,虽有法制课本但几乎没有正规开课,没能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三)社会教育的滞后。社会大环境复杂,网络发展迅猛,暴力色情等宣传层出不穷,有时反面典型被“英雄化”,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造成极大的冲击。社会各部门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关注度不高,只是在未成人犯罪之后才开始进行教育挽救,没能在事先形成合力,在预防上多想办法。社会公益组织缺失,没有专门人员对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及时开展心里和行为矫正,以至于从小错酿成大恶。

 三、多方关怀 齐心合力 破解未成年人犯罪难题

破解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积级参与,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本着对未来负责的精神,齐心合力,共破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明文要求,在各级政府的组织下实行综合治理,以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犯罪。

(一)补齐家庭教育的短板。各种媒体以及学校、居委会、社区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父母的教育,让父母认识到学校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家庭教育永远承担着教育的第一责任,需要给孩子最直接的关心与教育。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志愿者对留守孩子、单亲家庭提供一对一的家庭帮扶,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二)落实学校教育的责任。每校聘请一名法制副校长,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两次的法制讲座。将学校的法制教育纳入政治教学之中,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法律基本常识。在校园里营造法制氛围,通过演讲、征文、漫画等多种方式让未成年人了解,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让小班教学成为现实。加大高中教育投入,建设更多的高中学校,提高高中生入学率,减少初中毕业生的辍学率。提倡素质教育,不以成绩论英雄,让老师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有不良行为的孩子。

(三)综合社会教育资源。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形成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学校、家庭、居(村)民委员会、社区等有关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的良好格局,共同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共青团、司法机关、宣传部门等要切实加强法制宣传,让未成年人从小明辨是非;工商、文化、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禁止网吧游戏厅在校园周边一定区域内开设,为未成年人营造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强对辍学未成年人的跟踪服务,各类群团组织组织志愿者队伍针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需要给予必要的扶持,帮助他们矫正恶习,保障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