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4474 作者: 县政协办 发布时间:2018-07-20 |
自党中央决策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各地是党政军民齐上阵,出主意,想办法,施实招,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大批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通过各种帮扶政策和措施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但随着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许多深度贫困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贫困群众对政府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等、靠、要现象严重,集体经济发展乏力,对脱贫攻坚拉动作用不强等,使脱贫攻坚工作陷入被动和束缚,脱贫攻坚的难度增加。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使脱贫攻坚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金寨县“扶贫公益超市”的做法值得思考、借鉴和学习。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这里既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有71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01万人,贫困发生率达22.8%。扶贫,已然成为金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倍受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时间,各项扶贫政策、各种扶贫方法、各路扶贫资金在金寨探索和汇集。在贫困村建立扶贫公益超市的做法让人耳目一新。其做法是:按照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总体要求,首先由社会投资在贫困村建立公益超市,配有各种来源于社会各界爱心善举的村民生产生活所需日常用物品;成立村公益超市管理考核领导小组,组长由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担任,副组长和超市店长由村主要领导担任,小组成员和运营管理人员由村扶贫专干等村干部和贫困户代表担任,运营本着“汇聚爱心,传递关爱”的宗旨,着眼导向引领,惠及、方便和服务贫困群众;制定“爱卫生、比清洁,爱劳动、比收入,爱文明、比节俭,爱教育、比学优,爱集体、比奉献,爱社会、比和睦”的“六比”评比细则和评审程序,根据评比的内容、项目的权重、贫困群众的参与度等,采取月、季、半年和年终评比等定期评比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根据评比和检查结果,分别给予10—800分不等的爱心券奖励,用奖励券到公益超市兑换所需的生产生活用品。评比奖励内容中既有“爱劳动、比收入”促产业发展的爱心卷奖励,也有“爱卫生、比清洁”、“爱文明、比节俭”、“爱教育、比学优”、“爱集体、比奉献”,“爱社会、比和睦”树文明新风的爱心券奖励;既有取得成绩表现突出的奖励措施,也有无故辍学、大操大办、不良行为和违法违纪的处罚措施。为了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公益超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公益超市还结合超市运营时间,设立扶贫政策宣讲室,由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或副队长等村两委主要干部轮流值班,主要宣传讲解国家有关脱贫攻坚政策;贫困户爱心劵兑换服务和收集登记群众对商品的个性化需求;收集超市运营过程中发现的问群众对扶贫工作意见建议等,不断完善公益超市的扶贫功能。
为保障公益超市的健康高效运转,扶贫超市明确了工作责任,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严明工作纪律,乡镇纪委进行全程跟踪监管,确保超市功能不断完善,服务不断升级,管理不断优化。同时加强社会宣传力度,争取更多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支持,保障公益超市持续健康发展。
做为扶贫方式的一种探索,以公益超市为平台,以评比检查为手段,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目的,让贫困群众清楚明白,看到干就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既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作用,又牵住脱贫攻坚工作的“牛鼻子”,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向上向善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改变帮扶干部围着贫困户转为贫围户围着评比检查转,掌握脱贫攻坚工作的主动权。同时也启示我们,咬定目标不放松,办法总比困难多!(政协办 沈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