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凤阳县政协网站!
网站首页 / 建言献策 / 大会发言
加快农机化建设步伐 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浏览次数:28654  作者: 县政协办    发布时间:2017-12-26

农业界别——吴德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是小溪河镇巨丰农机大院和利农农业专业合作社、巨丰农机专业服务公司负责人吴德梅,被周边镇村农民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行戏称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女汉子”。现在小溪河镇燃灯社区流转土地247.52 亩,从事设施葡萄、大棚果蔬等高效农业栽培,并在全滁州市率先建立了“互联网+农机+农资+农服”电商服务平台,其中农机大院占地9775 平方米,拥有收割机等各类农机具26台套,常年在周边镇村农户开展以“耕、种、管、收”等为主要作业内容的农机农机订单作业面积3万多亩,是县农机局授予的“四位一体”服务模式标兵单位。有人曾经给我写了一幅对联:驾机跨“两河”(小溪河、大溪河),服务千万家。现将从事农机建设和服务的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委员报告如下。

一、凤阳的农机化建设快速推进令我们“农机人”自豪

上世纪50年代末(据查阅资料,应该是1959年4月),毛主席他老人家高瞻远瞩,提出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科学论断,在我们的农业农村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近年来,凤阳县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农机化工作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兴机富民”这个主题,以促进农机化与农业、农村经济统一、协调发展为目标,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进一步拓宽农机服务领域,农机化工作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县农机总动力已发展到129万千瓦,特别是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发展迅猛,分别达到了7000台和3500台。全县主要农作物机耕、机收作业水平达100%,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5.5%。

二、凤阳县的农机化服务方式改革创新令我们“农机人”振奋

我县在深化农村改革中,把加快农机化服务体系改革作为重要内容,把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农村公益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围绕解决农闲季节农机如何存放、带病农机如何维修、农村环境如何整治、作业服务如何开展等问题,实施了农机大院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农机大院的“一站式”服务作用,在全市率先创新了大中型农机停放在大院、维修保养在大院、先进农机展示在大院、农民实训在大院、机具演示在大院、农事服务要约在大院等“六个在大院”凤阳模式。实现了农机大院既是服务场所,又是机手之家,对农机大院的“正规军”、农户自有的“地方军”和外来作业的“雇佣军”三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变单打独斗为团队作业,形成了农机“聚合效应”,催生了一大批分布“东、西、南、北、中”,作业“耕、种、管、收、烘”的农机大户。据县农机局统计,目前,全县已建成、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农机大院有43家,其中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有19家。

在农机化服务创新工作中,我县以农机大院为基地,一是在服务模式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建立农机专业服务公司、水稻育秧工厂、植保服务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在大院的“四位一体”,创新和充实了农事服务要约在大院的内容,再次得到了省市农机管理部门的高度肯定。二是在服务领域上进行了有效扩展。我们农机人在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农机大院的农机装备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资源互补、抱团取暖,陆、海、空、火箭“四军”体系初步形成【拖拉机和收割机等为陆军、插秧机为海军、植保小飞机为空军、粮食烘干设备为火箭军】,立体服务成效显现。三是在服务方式上进行了有效管理。我们农机大院针对农业生产节点,坚持作业标准化、服务系列化,将耕、种、管、收、烘的服务质量、价格等公布于社会,由农户根据需求选择,做到“你点我供”的定向服务与合同化管理,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服务环节系列化、服务内容菜单化、生产主体专业化”。据县农机局统计,2017年,全县“四位一体”农机大院完成社会化服务作业面积103万亩。红旗手农机大院通过订单服务,对枣巷镇4.4万亩小麦实行全程托管作业服务,既提高了小麦生产水平,又堵住了秸秆焚烧源头,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我的巨丰农机大院还通过“互联网+农机+农资+农服”电商服务平台,实现了农机作业的远程服务和网络管理有机结合。

三、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令我们“农机人”为难

我县农机化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极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农业劳动力的投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助推了现代农业发展,农民生产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时代已成为历史。但是,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很多阻碍大农机、农机社会化、农机专业化和农机组织化的发展问题,需要各级有关部门给予重视。

一是农村田间机耕道路不能满足需求怎么办?拖拉机、收割机等进入田间无道路可走,有些地方虽然有道路,但通行条件差,不是羊肠小道,就是“断头路”,机械无法通过,有时机械强行通过压坏了庄稼,还会引起纠纷。同时,由于田间机耕道路不畅,还造成机械田间转移时间过长,机械作业效率低,浪费很大。

二是土地平整和地块规模不能满足需求怎么办?近些年,我县育秧工厂增加很多,机械化育插秧发展很快,但是由于田块平整度很差,加之田块较小,“豆腐块”地、“波浪式”田,很难适应浅水机械化插秧、科学化管理,迫使老百姓手插秧、种旱稻,生产水平倒退。

三是农业机械化种类发展不能满足需求怎么办?虽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机等田间作业机具发展较快,但制约我县农机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能力提高的机具发展不够快。如:粮食烘干机械、水稻育插秧机械、病虫害高效植保机械、复式播种机械等。再如:受近两年午收、秋收期间的连续阴雨天气影响而造成的小麦、水稻霉烂、出芽,品质下降的教训太深刻了。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是我们“农机人”所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为今后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为我们从事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新型主体更加信心倍增。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农机在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特别是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在路上,解决好“最后一大步”的问题,做到种收能畅通下地、运输能快速离田。在渠上,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做到抗旱水能直接到田、排涝水能快速消失。在田上,解决好“最后一条线”的问题,做到小田变大田、乱田变方田、田内一般平。

二是有序推进土地流转。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在把好流转土地的经营者准入、监管、退出“三关”,确保农村流转土地的健康可持续经营的基础上,严格坚持“三权”分离,鼓励和扶持各类投入后劲足、经营能力强、产业前景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农村流转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发展现代规模农业。

三是完善农机补贴政策。除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外,还需要研究和推进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共同构建政策扶持体系。如:进一步延伸秸秆还田、高效植保、工厂化育秧和机插秧作业补贴,进一步加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和农用燃油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机企业技改和科技创新,创新推动农机金融信贷发展等扶持政策。

四是给予农机用地支持。开展农机大院、农机化服务公司等建设,肯定会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县国土资源、农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农机大户存放农机农具的仓储、棚舍建设,给予必要的场所用地支持,确保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的农机具安全存放、维修和管理。

我作为“农机人”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农机化发展一定会不断加快步伐,必将在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谢谢大家!